院内制剂,有着怎样的现状与期望

2023122909071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医药市场的成熟和慢慢完善药物品种繁多,临床治疗药可选择性充足同时由于政策法规对医院制剂价格、生产品种、生产条件、质量检查等的诸多要求和管控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生产等正面临着全方面的挑战

这对医院制剂室的规模建设、品种生产和效益产出等已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绝大多数中小医院制剂室处于勉强维持或逐年萎缩状态。有些医院考虑到人员、设备、场地等各项成本问题,只保留少量制剂甚至关闭制剂室,众多医院制剂室的发展一度进入窘境。

院内制剂在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促进医院的医药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与临床科室需求结合不够、本身优势和特色不能突出体现等问题,医院制剂正处于亟待转型的关键时期。

2023122909074946

生产场所不足,制剂工艺落后。依据国家在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中的要求,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场地要达到规定规模和相应条件,要求医院首先在硬件上要投入很大成本;医院制剂产量较少,设备闲置,利用率低,制剂工艺和技术也相对落后,相比制药企业已采用的很多Z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念,如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蒸馏、微粉化等提取分离技术在医疗机构制剂研究和生产中很少应用,因此造成医院制剂在低水平中长期徘徊,这是大力发展院内制剂每个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

质量评价、药检技术力量薄弱。院内制剂主要有批量小、规格多、效期短、稳定性差等特性,对于全项检查成本高、难度大,产品的质量和统一较难保证;许多制剂的组方可能缺乏扎实的(中医药)理论或详细试验结果的支持;确定制剂工艺的合理性依据不足;剂型选择缺少体内外研究依据;制剂质量标准技术和水平偏低、可执行性较差,相比与现行的2020版《中国药典》有些简单,缺少针对性强的有效可控指标,且设备陈旧、药物检验人员不足等均会影响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水平。

定价制度滞后。目前,院内制剂的定价依据仍是按2000年《药品政府定价办法》来执行,20年来始终以保本微利原则,零售价格为制造成本加价不超过百分之5的利润所构成。这一严重滞后的制剂价格依据,加上监管要求制剂室的建设必须符合院内中药制剂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标准,直接增加了医院成本投入。且院内制剂多源于名老医生多年经方、名方、秘方或临床科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筛选的方剂,是临床和药师们的智慧结晶,该定价标准忽视了医药人员的劳务技术和智慧投入的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共同造成医院制剂的生存压力大,影响到院内制剂发展。

缺乏高水平的药物制剂专门人才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重医轻药现象,在对制剂人才的引进、培养等重视情况不够,缺乏制剂的研发、管理、质量控制和制剂生产的专门药学人才,尤其在开展制剂注册、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发工作时显得尤为突出。医院制剂规模小,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设置不规范,制剂人员缺乏专ye培训学习,进修机会少,缺乏与优秀同行交流沟通,科研能力停滞无法挖掘新制剂、研制新剂型,制约了医院制剂的创新发展。

2023122909083826

院内制剂要顺应国家发展趋势。20177月开始实施《中医药法》,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第32条规定: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只要报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就可以配制,不用批准文号;但是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若发现问题需及时报告。

20182月,备案制实施以来,明确各省级的管理部门负责建立传统中药制剂备案信息。中间也提出在本医疗机构应用五年以上(含五年)并使用传统生产制备工艺的中药制剂处方,可免报主要药效试验、单次给药毒理试验和重复给药毒理试验及文献等资料。这些宽进严出的改变对医疗机构制剂产生积极的影响,降低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准入门槛,强调事中与事后,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这一监管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有效促进我国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同时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营造出便利的申报环境,制剂的申请时间大大缩短,提高医药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收集疗效好的处方或制备工艺的积极性,促进新工艺新制剂研发和创新,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发展。

此外,呼吁相关部门还要从物价、医保、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实际上的支持和倾斜。部分省市也相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浙江明确扶持发展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发展中药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山东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明确将有条件豁免中药院内制剂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试验研究,适当放开中药制剂的调剂应用,进一步扩大调剂应用范围。

制剂室生产模式的转型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区域制剂中心,鼓励委托加工,开展院企、院校合作。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将原有的软硬件条件较好制剂室建改造成为服务该地区周围医疗机构的中心制剂室,符合GPP等法规的要求,该制剂室专为提供制剂,其所配制的产品只需要经过药监部门批准后就能在区域医院进行临床应用,方便实现制剂的量产化,而且药剂的质量有保障、品种多样,支撑中心制剂室的形成良性规律不断发展壮大。

医院与药企合作,医疗机构制剂委托有资质、有规模的药品生产企业制备本院制剂。如曙光医院-雷允上中药制剂中心的成立,开创了医院制剂的打包合作的模式。为了及时方便于浙大一附院临床各科室的诊疗,每年省内约有30家医院向其调拨医院制剂。医院与院校合作,借助研究院或学校优质先进的科研实验平台,开展新制剂新剂型项目共同开发攻关。此外,近年来很多地区鼓励支持医院制剂在医联体内相互可以调剂使用,江西省也明确规定,使用5年以上中药院内制剂可省内调剂使用。这些都在为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生产模式转型可持续发展和制剂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着。

提高现有制剂的技术与特色医疗机构积累的临床协定方、验方或专li处方等为医院制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现代医学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疑难病证方面,特别是专科专病用药,如皮肤病、五官科、妇科病、老年病以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药物制剂都大有可为。围绕医院临床,引入成熟的现代化技术,对制药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高制剂的工艺、标准,是医院制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的出现,在保证中药的有效吸收同时,又使得院内制剂充分发挥其作为复方的整体治疗效果,为制剂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研究的。

总之,达到三效三低五方便是医院制剂一直努力的方向。医院制剂品种应和医院规模、临床需求相适应,品种贵在精、而不在多。通过优化现有制剂的品种,改善制剂的剂型,提供临床需求量大,有治疗特色的医院制剂,是近年医院制剂室转型发展的趋势。

加大制剂人才团队的培养在医院制剂的研制、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专ye性的人才是保障医院制剂发展的根本。只有专ye制剂开发、管理、质量控制、生产和新药研发的专门药学人才,医院制剂室才能按照规范的标准持续发展下去,才能充分发挥医院制剂室的作用。加大医院制剂人员的培训、进修、交流等机会,与外界多沟通,临床科室紧密结合,不断更新专知识学习新技能,采用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剂工作人员之间形成必要的竞争,为医院制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制剂从临床出发Z终服务于临床,针对性强,特色突出、疗效明显,既是为患者提供不同于其它科室、其它医院的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院科室学术传承、科研方向、学科发展、树立品牌、特色创新的重要载体。尽管我国医院制剂当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即便存在面临投入可能远远大于产出的困境,但医院制剂在弥补市场药品不足、发挥自身优势的功能上在现阶段医院诊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

因此,面对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面对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的不断变化,医院制剂的发展和创新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医院制剂就必须立足于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的现实,在顺应国家和人民健康的要求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来进行制剂生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创新传统的医院制剂生产方式,制备出能满足临床医疗、保健、科研需要的具备医院特色、科技含量高的系列制剂。在医院制剂的发展道路上,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成为保护百姓健康生活的有力武器,受到病人欢迎,得到政府支持。

202401030909126

本文网址: https://wanquyaogu.com/news/27.html
找不到任何内容
粤ICP备20231071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