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制剂相关文献(十)——《中药人用经验研究专家共识》

[摘要] 人用经验对于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可靠的人用经验数据,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组织 专家起草《中药人用经验研究专家共识》。 强调人用经验研究目的要明确,围绕临床适应症和处方阐述中医药理论依据 ; 通过 处方临床定位、目标人群分析临床优势或治疗特点,阐述临床价值 ; 评估处方饮片剂量和药味数量,说明制备工艺及与中药新 药工艺路线基本一致,分析工艺未来大生产的可行性,说明剂型选择的合理性,初步评估处方中药材资源。制定合理的人用 经验研究方案,在人用经验临床资料收集中要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和避免利益冲突,根据不同临床资料特点采用不同的收集 方法 ; 制定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临床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和可溯源。临床数据相关定义应统一明确,采取措施避免偏倚, 数据经过治理后方可开始统计分析。通过人用经验研究明确处方临床定位、应用人群、常用剂量、疗程、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对人用经验数据开展讨论,形成规范的中药人用经验研究报告。

 

临床实践是中药新药处方的主要源泉,中药新药往往在 研发前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基础。2019 年颁布的《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 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加快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 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首次在官方文件 出现人用经验(human use experienceHUE) ”2020 年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 见》,明确中药注册审评采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 试验相结合的证据体系,综合评价中药的临床有效性与安 全性。2022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基 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明确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临床研发路径,强调高质量人用经 验数据重要性。

 

中药人用经验是指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用于满足 临床需求,具有一定规律性、可重复性的关于中医临床诊疗 认识的概括总结。具有良好人用经验数据的中药新药可申 请豁免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期临床试验和 Ⅱ期临床试验 等[1 。因此,人用经验对于缩短中药新药研发周期和提高研 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体系 中,中医药理论临床试验已有比较成熟的指导原则, 但如何收集和总结中药人用经验,形成良好人用经验数据的 技术体系尚待完善。 由于中医临床实践以辨证论治为主,中 医证型复杂多样,临床处方灵活化裁,简单归纳总结临床资 料往往难以得到高质量的人用经验数据。为获得良好的人 用经验数据以支持中药新药研发,结合前期学术探讨与具体 品种实践经验,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组织专 家起草本共识,强调中药人用经验研究应以目标为导向,通 过人用经验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指导,申请豁免非临床有效 性研究、部分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期临床试验和期临床 试验等,据此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1   处方的中医药理论依据

中医药理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以整体观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征的理论体系, 涵盖中医的健康观念、疾病认识、用药理念、诊疗行为和价值 取向诸多方面,形成了辨证论治、灵活兼顾的处方用药特点。 开展人用经验研究,首先要讲清楚拟开发处方的理论依据。

 

中医临床思维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过临床实践积累 发现疾病发生发展普遍规律,针对疾病核心病机提炼出统一 处方,或是针对中医证型特点提炼出统一处方,处方统一才 可能进行人用经验总结。因此开展中药人用经验研究,首先 要梳理拟开发处方临床适应症涉及的中医药理论,包括病 因、病机、中医证型及其演变规律、治法治则。病机是中医对 疾病共性规律的认识,病机是相对恒定的和有规律的 ; 充分 阐述掌握疾病的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形成基于核心 病机的固定处方,是进行中药人用经验总结和新药开发的基 础[2 ; 之后再对拟定处方进行分析,梳理处方与剂量形成、演 变、固定过程和方解,阐述药物性味、归经、配伍和剂量,总结 处方的辨证、治则治法、功能主治和使用人群 ; 围绕处方临床 适应症相关著作、医案、医论、医话等资料进行整理,对学术 流派形成、发展和传承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出其临床诊疗思 维和处方立论,分析其临床适应症病因病机、辨治规律、组方 原则和用药特点。

 

对于某些民间验方或临床医生经验方,可能尚没有形成 完善的理、法、方、药中医药理论体系,但如在临床应用中观 察到较好疗效,也可以开展中药人用经验研究,不宜将处方 是否具有合理的中医药理论解释作为开展中药人用经验研 究的前置条件。

 

2   临床需求评估

临床需求是所有新药研发出发点,中药新药研发应基于 “满足临床需求,发现临床价值,以中医临床价值观 导,通过研究发现中药新药多元临床价值,具体包括中药新 药的治疗作用、辅助治疗作用、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治未病、给患者提供治疗选择、使用方便和药物经济学优 势,也可以是与西药合并使用减毒增效等方面 ; 与之对应中新药可以是病证结合、专病专药或证候类新药等[3 。开展人用经验研究前要确定处方的临床需求并开展评估,包括目 标适应症的流行病学情况和治疗方法,与已有上市药品和其 他治疗手段进行比较,唯有较好临床价值与应用前景的处 方,才适合开展人用经验研究。 目前已有上市中药 品种众 多,许多产品功能主治雷同,因此处方临床需求评估目的就 是挖掘处方独特的临床价值,分析其临床优势或治疗特点, 避免中药新药开发低水平重复。

 

一般而言日常临床实践描述的临床适应症或主治范围 比较宽泛,处方功能主治界定可能存在主次不清,与中药新 药开发技术要求有较大距离。因此,人用经验处方评估的关 键在于临床定位精准,目标人群清晰,包括年龄、性别、疾病 的病情、病程、分期、分型或分级、中医证候等信息,这样就能 够评判该产品是否是临床所需求的,对剂量、疗程、临床疗效 和安全性数据评价就有了标准。

 

3   药学基础评估

处方应按方解中的君、臣、佐、使排列,书写科学规范 的炮制品名称,注意处方的统一性、完整性和有序性[4 。在 回顾处方从产生、使用、发展、变化的历程基础上,对处方药 味、饮片剂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遇以下情形需更加关 注安全性问题,在开展人用经验研究前一般应开展必要的毒 理学评价 : ①含有毒药材或现代研究公认有毒性药味的处方 与制剂 ; ②处方中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 ; ③ 方饮片剂量明显超过药典规定 ; ④处方包含无法确定标准的 饮片 ; ⑤特殊人群或特殊给药途径。

 

确保处方药味及用量、制备工艺一致是开展人用经验总 结及后续研究的前提。 中药制备工艺分传统制剂工艺和现 代制备工艺,传统制备工艺包括中药饮片经粉碎或仅经水或 油提取制成的固体丸剂、散剂、丹剂、锭剂、茶剂等、半固体 ( 膏滋、膏药等和液体汤剂、合剂、搽剂、洗剂等传统剂 由中药饮片经水提取制成的颗粒剂以及固定处方水煎  ; 中药饮片经粉碎后制成的胶囊剂 ; 由中药饮片用传统方 法提取制成的酒剂、酊剂等[5 ; 现代制备工艺往往涉及分离 纯化工序,或者采用现代制剂和特殊给药途径。无论采用传 统制剂工艺还是现代制备工艺,应评估药用物质基础及其吸 收、利用的变化对人用经验研究结论的影响。

 

应根据不同人用经验研究的目的,满足与之相适应的生 产过程及制剂质量控制要求。拟申请豁免非临床有效性研 究的应至少保证投料饮片符合法定标准 ; 无法定标准的原料 应开展必要的毒理学评价,并研究制定质量标准。拟申请减 少长毒实验动物种类或豁免期临床试验的,处方中不得含 有毒性药材且仅限于外用制剂和口服制剂,应完成中试以上 规模的生产工艺验证,制剂质量标准应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IND) 技术要求相当。拟 申请豁免期临床试验的,制剂所用样品一般应采用生产规 模制备的样品,生产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申请豁免临床试验直接上市的如注册分类 3. 1 和 3. 2 的制 ,应完成全部药学研究工作,明确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参 数的合理范围,建立基本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保证上市后 药品批间质量一致。建议在立项早期关注处方中药味原料 的供给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及生产工艺实现大规模生产的 可行性。还应考虑目标人群用药特点及需求,评估不同剂型 载药量、稳定性、顺应性、可携带性等方面的优点和缺陷,科 学合理选择剂型等[6 

 

4   研究方案制定与医学伦理学审查

通过对拟开发处方调查评估,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组 织专家制定中药人用经验研究方案。 中药人用经验研究方 案应包括基本信息、背景资料、研究目的、研究设计、人用经 验临床资料的收集方法、具体内容、步骤和实施路径等 ; 描述 临床目标适应症的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 ; 描述人用经验 临床数据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说明试验数据的采集与管理 流程,拟采用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

 

应用已有临床数据开展人用经验回顾性研究,由于不存 在治疗措施干预、不影响患者常规临床诊疗路径与诊疗权 益,根据《涉及人的生物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经医学伦理委员 会审查批准后,可以免除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要对人体材 料的身份信息去识别、匿名化。前瞻性人用经验数据无论是 临床观察、观察性研究或干预性研究,知情同意书仍是受试 者权益保护的核心,其临床研究方案应该通过医学伦理委员 会批准,获取受试者知情同意并做好受试者权益保护。在人 用经验临床观察中要特别注意临床决策诱导问题,避免研究 者可能并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诊疗方案而选择研 究治疗方案 ; 或者给患者选择指定处方导致临床决策偏倚, 或者为了临床观察额外增加患者费用等,关注是否及时发 现、处理、追踪和救治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并对是否属 于不良反应作出判断,及时告知受试者和向医学伦理委员会 报告[7 

 

人用经验临床数据主要来源于名老中医本人或其团队, 或者由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在产品开发或转让中,名老中医 本人或其团队,或者相关医疗机构是受益人。 因此,强调医 学伦理和利益冲突原则在人用经验研究中十分重要。医学 伦理委员会不仅要审查研究方案,必要时也可以对人用经验 研究报告开展审查并提供独立的审查意见。对处方所有人 及相关机构提供的人用经验临床数据,无论是回顾性数据还 是前瞻性数据,建议申办方委托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现场核查 与数据分析,避免出现临床数据选择性偏倚、夸大疗效与隐 藏不良事件,现场核查与数据分析人员应签署利益冲突声明 并对委托人负责。

 

5   人用经验临床资料收集

人用经验临床资料来源众多,收集方法各异,应根据不 同资料特点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对处方提供者、代表性专 家、学术继承人和师承团队的访谈,注重询问其对临床适应症的病因、病机、治法认识和组方原则,个人临床应用经验、 心得体会和典型案例,保留受访专家个性和特色,访谈结束 后加以概括,结合其医论、医话、论文、著作等,重点阐述处方 的中医药理论依据。

 

病历是人用经验的重要信息载体,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 病历 ; 合格的病历资料应具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 息 ; 具备病名诊断、中医证候、主诉、现病史、刻下症、初诊、复 诊和处方用药信息 ; 有体现治疗效果的描述 ; 有病史、体检、 理化检查指标、疗程等信息。病历书写不完整、缺失重要诊 疗信息、处方用药不完整或不明确的病历不宜采用。病历整 理属于回顾性研究,由于受临床病历记录完整性和准确性影 响,开展人用经验总结应具备较多病案数量。除非事先有严 格的规定,一般来说从病历中总结出处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准确数据比较困难,所以对临床病历总结重点在明确处方应 用人群、常用剂量和疗程,推测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据此 评估处方的临床价值[8 

 

基于中医临床实际,人用经验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应主要来自观察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根据是 否设立对照组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存在研究人群异质性较大、数据来源较多、各类混杂因素和 偏倚较多的特点,为保证观察性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应制订 数据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或者其他预先规定收集数据的文 件。如已经开展了随机对照试验,可参照目前临床试验报告 规范进行材料总结。 由于临床研究并非以申报新药注册为 目的,可能会出现某些观察指标差异的情况,在材料总结时 应予以说明。通过对观察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总结,重点 在初步明确处方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真实世界研究是指针对预设的临床问题,在真实世界环 境下收集与研究对象健康有关的真实世界数据,通过分析获 得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潜在获益风险的过程,其数据来源于 卫生信息系统、医保系统、疾病登记系统和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系统等。与西医有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病名、临床指南 和治疗规范比较,目前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病名宽泛,某些情 况下以症状作为病名,中医证型没有明确诊断标准,证型命 名可由医生自由组合且变化甚多,治疗方案更是强调因人而 异,因此难以产生格式化数据。对这类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治 理与分析,可提供一些中药安全性数据,但较难提供有效性 数据。因此,鼓励医疗机构按照真实世界研究要求,构建符 合真实世界数据要求的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为未来开展基 于真实世界的中药人用经验研究创造条件[9 

 

由于人用经验临床资料来源复杂多样,其原始数据全 面、客观与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是后续开展数据治理与统 计分析的基础。因此倡导未来应建立中药人用经验质量管 理规  ( good  experienc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 cinesGEP) ,以保证人用经验数据的可靠性。

 

6   人用经验临床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人用经验临床数据管理首先要保证来源的合法合规,知 识产权归属清晰,临床数据相关定义应统一明确,如疾病诊 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中医证候诊断按照《中医 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等。制定人用经验数据质量控制措 施,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靠 ; 建立数据采集和录入的 标准指南,确保录入数据与数据源的一致性,数据均应该可 以溯源,提交数据与原始资料一致。 由于人用经验数据来源 于临床实践,如收集的不是一段时间内所有病例,或随机选 择的治疗病例,可能产生选择偏倚。如果疗效指标为主观指 标而未采用盲法,可能产生观察偏倚。 因此人用经验数据的 偏倚和混杂的控制十分重要,应采取严格措施减少选择偏 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尤其是倾向性评价。

 

在确定目标适应症和人群后,人用经验临床关键数据是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临床疗效指标应该是同行认可的 疗效标准,可以是疾病临床终点如死亡、重要 临床事件 ( 如脑卒中和理化检查指标,或是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和体 征改善。在安全性数据分析方面,有些临床检查可能缺失, 相关记录尤其是门诊病例的随访与记录往往不完整,要特别 注意避免安全性被低估。

 

由于临床观察往往采用较宽泛的诊断和排除标准,应尽 可能提供较大样本量,才能够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发现常见的 不良反应。人用经验临床数据存在不完整、数据标准模型 和描述方法不统一等问题,难以直接成为可分析数据,必须 经过规范的治理过程,对数据类型、结局评价、偏倚评估、混 杂因素及缺失值的逐一处理,涉及数据脱敏、提取、清洗、转 化、传输和存储等环节 ; 经过治理后数据如符合分析要求,则 按照研究方案要求选择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10 

7   人用经验研究讨论

 

通过中药人用经验研究获得的证据,目前看来不适合 GRADE  证据分级系统和牛津大学证据分级系 统,也不适合国内有关学者提出的中医药证据分级系统,因 此对于人用经验研究可按照讲清楚,说明白来开展讨论。 “讲清楚即指通过人用经验研究,讲清楚拟开发处方来源与 中医药理论依据,处方组成、方解、功能主治、药材、制剂工艺 及成药性,临床定位、目标人群、剂量和疗程。说明白即指 通过人用经验临床数据分析,初步明确处方临床疗效和安全 性,通过风险受益评价,综合评估其临床价值,为申请豁免 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期临床试验和期临床试验等提供支 持,并指导后续研发方案。具体中药人用经验研究技术路径 见图 1

 

8   人用经验研究报告结构与内容

良好的人用经验研究包括处方来源清晰,符合中医药理 论,制备工艺合理,明确的临床适应症、临床定位、目标人群、 用法用量和疗程,初步明确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风险受益评估提示具有较好临床价值。建议中药人用经验研究报 告结构和内容如下。

 

8. 1   报告封面

包括处方名称、研究题目、研究类型、研究开始日期、研 究完成日期、研究者、研究单位、统计学负责人及单位、药品 注册申请人、联络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和原始资料保存 地点。

 

8. 2   签名页

研究者对报告的声明,确认该报告准确描述了人用经验 的研究过程、结果并签名。

 

8. 3   报告摘要

应当简洁地说明人用经验研究要点,通常不超过 3 页, 主要包括处方来源、处方提供人或代表性医家及其工作单 位、中医药理论解析、制备工艺、临床适应病症、临床定位、目 标人群、用法用量、疗程、数据治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临床 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注明人用经验研究题目、主要研究者、 研究单位、起止日期和研究目的。

 

8. 4   报告目录

列出人用经验研究报告的内容目录和对应页码,包括附 录和列表资料等。

 

8. 5   缩略语

应以列表形式提供在报告中所使用的缩略语、特殊或不 常用的术语定义或度量单位。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应 规范拼写,并在括号内注明中文全称。

 

8. 6   伦理学与利益冲突声明

申明本研究遵守医学伦理准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批准。附件须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件、向患者介绍人用经验 研究的材料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样本。 申明人用经验研究 各方人员可能获益情况,承诺保证本研究独立、公正和客观。

 

8. 7   研究机构与人员

列出参加人用经验研究医疗机构、合同研究组织和数据 管理与统计分析等机构名称 ; 列出各单位主要研究者负责 人的姓名、学历、职称职务。

 

8. 8   报告正文

8. 8. 1   前言  介绍处方来源、处方提供人、代表性医家及其 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临床适应症的流行病学情况、现有的 治疗方法和临床需求。

 

8. 8. 2   研究目的  明确人用经验研究目的,包括为新药研 发提供指导,申请豁免非临床有效性研究、部分非临床安全 性研究、期临床试验和期临床试验等。

 

8. 8. 3    阐述中医药理论  梳理临床适应症涉及的中医药理 论,包括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其演变规律、治法治则。分 析处方与剂量形成、演变、固定过程,与处方临床适应病症、 病机相适合的方解。 围绕临床适应症阐述名医临床思维和 学术思想 ; 围绕处方阐述药物性味、归经、配伍、剂量、治则治 法、功能主治、组方原则和用药特点等。

 

8. 8. 4   临床需求评估  分析处方临床定位,明确目标人群, 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的病情、病程、分期、分型或分级、中医 证候等信息 ; 与已有上市药品和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比较,分 析潜在的临床优势或治疗特点,阐述处方的临床价值。

 

8. 8. 5   药学基础评估  对处方饮片剂量、药味数量进行合 理性分析,评估是否有合理的日服生药量和药味数量以保证 临床治疗需求。详细说明制备工艺及与中药新药工艺路线 与基本一致。如果处方已经形成医院制剂还应列出制剂质 量控制标准。说明拟定工艺未来大生产的可行性,能够满足 未来大生产质量均一、稳定可控的需求,说明剂型选择的合 理性,初步评估处方中药材资源。

 

8. 8. 6   医学伦理学与利益冲突  说明为保护患者隐私和受试者权益采取的措施 ; 说明人用经验研究各方和受益人关 系,以及为避免利益冲突采取的措施。

 

8. 8. 7   人用经验临床资料收集  根据不同资料特点说明资 料收集方法,包括访谈、文献研究、病历整理、观察性研究、随 机对照试验或真实世界研究等。

 

8. 8. 8   人用经验临床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相关 定义统一明确,制定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 整、可靠和可溯源,避免偏倚。经过治理后数据符合分析要 求,列出统计分析方法,明确处方应用人群、常用剂量、疗程、 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 8. 9   讨论与结论  对于中药人用经验研究按照讲清楚, 说明白的要求开展讨论并得出结论,结论应清晰明确,包括 是否申请豁免,是否推荐继续研究或申报注册等。

 

8. 8. 10   参考文献与附件  列出本研究有关的参考文献和文件。

202401030909126

本文网址: https://wanquyaogu.com/news/60.html
找不到任何内容
粤ICP备2023107135号-1